关于新形势下做好大监督工作的思考
摘 要: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如何健全完善监督体系做出了重要论述。为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完善监督体系的决策部署,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浙江工程有限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纪委专责监督、部门职能监督、职工民主监督等协同联动的大监督工作体系。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监督工作仍要面临的思想认识转变、监督合力汇聚、监督质效提升等一系列挑战,提出加强宣贯培训、完善机制、严格督导检查等对策建议,助推大监督工作任务高质量落实落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保驾护航。
关键字:大监督;高质量发展;管理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新形势下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本文将从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浙江工程有限公司的角度出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中国铁建党委工作要求和集团公司党委工作部署为建设目标,以企业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整合监督力量、提升监督质效为建设理念,以强化政治监督、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制度执行、防范化解风险、促进管理提升为重点,旨在为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大监督体系建设的现实动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改革深化和数字化转型加速,国有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传统分散化、碎片化的监督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挑战。一方面,国有资本规模扩大、业务链条延伸、混改深入推进,导致“靠企吃企”、利益输送等风险点增多;另一方面,传统监督体系中党内监督、审计监督、财务监督、职工民主监督等力量各自为战,存在信息壁垒、职能交叉、监管盲区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监督效能的发挥,导致监督资源分散、监督力量难以形成合力。为解决现有问题,大监督体系的建立,通过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资源整合与机制重构,将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内控审计、合规管理、民主监督等多元监督主体有机串联,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监督网络。这一体系以问题为导向,强调监督资源的统筹协调、监督信息的互联互通、监督流程的闭环管理,既注重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靶向监督,又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动态监测与风险预警。它的意义也体现在多种维度上,政治维度上,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国资委、中国铁建党委工作要求和集团公司党委工作安排;在治理维度上,打破“九龙治水”,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发展维度上,通过筑牢风险防控屏障为国企改革护航。大监督体系通过提升监督的系统性、协同性、实效性,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大监督体系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是思想认识还需转变。少数干部员工对推行大监督工作机制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还不够到位,不同程度地存在抵触思想和畏难情绪,人人接受监督、人人支持监督、人人参与监督的氛围和生态尚未全面形成。目前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浙江工程有限公司通过加大宣贯力度的方式,使大监督理念进一步入脑入心。例如,通过党委中心组、党委会、生产会、推进会和大监督工作联席会集中学习及现场宣讲等多种方式,及时传达中国铁建、集团公司两级党委、纪委关于大监督、同级监督等各类监督的领导批示、制度办法、通报提示,组织所属单位集中观看大监督宣讲视频,推送大监督工作应知应会专题微信,引导各级干部员工深刻领会大监督工作核心要义。这一方法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效果,也使得企业内部员工对大监督工作机制有了全面的认识。然而,根据问卷结果显示,在公司总部、分公司、项目部276名调查者中存在部分人员对大监督工作不太了解。这一结果显示,对于大监督思想认识的转变仍需进一步的加强。
二是监督合力还需汇聚。自优化调整大监督工作体制以来,初步建立起了党委统一领导、纪委专责监督、部门职能监督、职工民主监督等协同联动的监督机制,但是各类监督主体在沟通衔接、协同配合、同向发力方面还存在不足,监督合力还不强。中铁二十四局浙江公司纪委围绕同级监督、政治监督等重点事项,以监督提示函向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提出意见建议,推动总部机构改革、项目精细化管理、本质安全、“三金”压控、360度考核、巡察审计整改、中小企业账款清理等工作落实落地;召开大监督工作联席会,与总部部门交底会商并听取重点任务推进落实情况;围绕监督检查问题整改、制度文件落实、防洪防汛、防暑降温等下发工作提示。旨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监督合力,这一方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各类监督主体的沟通衔接问题,有助于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但问卷结果显示,在“推进大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哪些”中存在部门协同配合不足、工作制度不健全、考核奖惩不及时等问题。这一结果显示,各类监督主体仍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三是监督质效仍需提升。虽然能够围绕企业实际和重点工作开展监督工作,但在贯彻落实大监督工作的穿透式、嵌入式、清单式要求方面还存在欠缺,各类监督主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水平还有待提升,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促落实保落实”作用。目前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浙江工程有限公司纪委采取整合对下检查考核计划的方式解决质效问题,联合审计、巡察、经管等部门对项目部开展“四不两直”督导检查、视频监控线上抽查等集中监督,发现问题并提出工作意见,要求限时整改;督促将本单位的重要工作、重点问题、重大事项进纳入督查督办,下发通知单。同时,纪委办公室收集汇总了总部部门年度检查考核计划,对实地检查、线上检查以及例行考核等事项进行分门别类、集中梳理。这一措施的实施对于监督的质效有重要的提升作用,对企业的监督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但问卷结果显示存在部分调查者认为大监督工作发挥保障任务落实、提高各级执行力的作用不够。这一结果显示对于监督的质效仍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三、大监督体系协同机制的实践路径
一是加强宣贯培训。问卷结果显示,58.7%的调查者认为推进大监督工作贯通穿透、走深走实,应该加强学习宣贯。下一步,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浙江工程有限公司可以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党支部“三会一课”等方式,持续传达学习宣贯中国铁建、集团公司相关领导关于大监督、同级监督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会议精神和通报提示,组织公司和项目两级人员特别是班子领导学深悟透大监督工作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内涵实质以及新要求,不断夯实纵深推进大监督工作的思想基础。
二是健全完善机制。问卷结果显示,在“大监督工作真正发挥作用最主要靠什么?”问题中,科学的考核激励、职能部门的责任落实、全体员工的参与支持、“一把手”的亲自推动分别占比53.62%、52.17%、41.3%、38.41%。因此,在继续坚持大监督工作抄告提示、联席会商、督查督办制度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重点监督事项调度推进、定期通报、专项约谈制度以及职能监督、工程项目纪检监督与大监督工作机制贯通衔接的问题线索移交、绩效考评挂钩等配套制度,落实“零报告”签字背书制度以及大监督工作特别考核制度,通过强有力的制度措施推动大监督工作协同穿透。同时,还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大监督工作的重点对象、重点内容,把“保落实、控风险、促管理、提效益”要求落到实处,与市场现场联动互动。
三是严格督导检查。问卷调查显示,近40%的调查者认为开展“四不两直”是推动大监督协同贯通可以采取的措施。因此,在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要求的前提下,统筹监督检查计划,整合监督资源,因时因势组织开展以“四不两直”为主要形式的跟进监督、联合监督、集中监督还是非常有必要。同时,要对“四不两直”的情况进行书面反馈、过程督导和及时回访,查看整改进展和效果,同时提供工作帮扶指导,提升大监督工作的严肃性、针对性、有效性和穿透力。
四、结论与展望
大监督的主线是抓落实,要把确保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各项重要部署落实落地作为检验监督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靠前站位,主动监督,坚决反对形式主义、虚假落实。基于此,本文从加强宣贯培训、健全完善机制和严格督导检查三个方面入手,落实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浙江工程有限公司在推进大监督工作中走深走实。通过强化学习宣贯,确保公司和项目两级人员深刻理解大监督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核心要求,夯实思想基础;完善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细化监督重点,推动大监督工作协同穿透,确保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灵活运用“四不两直”等方式开展严格督导检查,提升监督工作的严肃性和穿透力。后续企业将紧抓大监督政治工作不放松,在实践过程中持续优化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系统性、全面性、专业性。组织建设方面,持续提升专兼职纪检监督干部作风能力,通过培训、交流、“压担子”等方式助推其成为既懂监督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机制建设方面,在实践过程中持续完善大监督反馈跟踪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锚定总体和阶段任务目标有序推进;按照“在工作形式上做减法,在落实质效上做加法,在存量问题上做除法,在赋能基层上做乘法”工作总要求,利用好考核“指挥棒”,保障体系有效运行。制度建设方面,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以巡视巡察、内审外查问题整改为切入点,健全各线条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既抓在日常,又放眼长期,既严以治本,又实以治标,既横向到边,又纵向到底,及时填补漏洞,以实现“保落实、控风险、促管理、提效益”为目标,推动大监督体系在实践中发挥更大效能,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