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眉乐高速公路全线首座连续刚构顺利合龙
4月27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完成浇筑,由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承建的天眉乐高速公路项目全线首座连续刚构——两河口特大桥左幅顺利合龙,彻底打通了项目架梁通道关键堵点,为按期实现通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合龙现场(芦雪茹 摄)
该桥是本项目难点工程,桥梁全长1077m,桥址地貌为侵蚀切割中低山,河谷两侧为陡坡,主桥上部结构采用双幅三跨(80+145+8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是全线范围内跨度最大的连续刚构。主墩高达48米,相当于16层楼高度。桥面至谷底最大高差达70米,高空作业面临温差变形、风力扰动、混凝土泵送等多重考验。
“两河口特大桥主跨145米悬臂现浇梁共有18个节段,其中1号段混凝土自重达299.5吨,结合85吨的挂篮系统自重,总荷载达到384.5吨,相当于在悬臂端部停驻256辆小汽车,对挂篮锚固系统和临时支撑体系的结构承载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项目副经理介绍。
该桥主跨采用挂篮悬浇法分段施工,同步采用监控量测技术实现全过程动态监控,安全风险预警响应率达100%。为把握最佳合龙时机,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完成施工任务,项目部拧紧思想“总开关”,压实责任,精细化管理。在质量控制环节,管理人员全过程盯控,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及温度,实时监测梁体应力状态;施工班组定时、定量、全覆盖对梁体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确保混凝土质量。在技术控制层面,项目团队建立全天候监测机制,对温度场和主梁、墩顶变形进行24小时循环测试、测量,选定与设计温度接近且恒定时段,及时进行合龙段劲性骨架锁定,减小温差引起的梁体相对位移和结构附加应力。经最终测量,该合龙段误差不超过5毫米,以高于规范要求的精度为后续合龙段施工提供了宝贵技术参考和经验。
“每一根钢筋的绑扎、每一方混凝土的浇筑,都是对工匠精神的诠释。”项目经理表示,“项目部将继续严格把控材料验收、优化工艺参数、落实质量三检制度,通过BIM技术模拟线形、智能张拉压浆等新技术应用,确保每个施工环节可追溯、可量化,力争把天眉乐高速桥梁工程打造成标准化施工的标杆,为沿线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通行保障,也为西南山区桥梁建设积累可复制的经验。”
天眉乐高速项目是四川省重点工程,主线全长94.5公里,经天府新区、仁寿县、眉山市到达乐山市。项目建成后,将串联多条高速,形成连通成都平原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的南北向大通道,缩短天府新区到乐山市的时空距离,对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大峨眉”交旅融合示范区建设,完善区域高速公路网格结构,带动沿线旅游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